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钟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热泪盈眶_月林堂,无创轻柔正骨
2020-11-25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钟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热泪盈眶
2020-11-24 15:24
来源:搜狐健康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 | 健康时报 王楠
编辑 | 胡鑫
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能有多拼?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间用一言一行给出了答案——
11月14日,在央视播出的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中,钟南山院士的秘书苏越明分享了钟院士在疫情期间前往武汉的许多细节,其中,一张日程表引人注意!
这是一位84岁老人疫情期间的日程表。
这本A5纸张大小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信息。这是疫情暴发初期时,钟南山院士所有的日程安排。
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次修改涂画的手稿都能看出钟老的行程之密集、事务之繁忙。
而秘书透露,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行程安排,连轴转的行程背后,还需要不断地通过电话沟通、花心思准备。
此后的几十天里,钟院士行程满满,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采访、多地奔走……甚至在飞机上还在研究治疗方案。
两个月,整整60天。钟南山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1月18日,逆行武汉
钟南山在赶往武汉抗疫一线的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可以称得上是“2020年度照片”。
钟南山的秘书苏越明表示,这张照片是他偷偷拍的,他也没料到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苏越明回忆称,从早上11点多接到国家卫健委的来电,到结束下午的会议后匆匆赶赴广州南站,钟院士一刻没有喘息。
可是,春运期间,机票全部售罄,就连高铁无座票都没有了。最后在帮助下,钟南山这才拿到两张G1022次高铁的无座票。
没有坐票,他丝毫不介意。
“国家这么急,肯定很需要我们,我们必须要去!”
上了高铁,在餐车上一坐下来,钟院士就拿出电脑和一沓资料,马不停蹄地整理对疫情的研判,从五点多到八点多,中间只喝了两口水。
最后累到实在不行,才仰着身子闭目养神。
此时,苏越明悄悄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感动国人的照片。
苏越明称,虽然照片上钟老闭着眼睛,但其实他根本没睡,脑子里还在高速运转,思考着应对措施。
苏越明回忆说:“我从来没看过他在火车上要闭目养神,我心里特别不忍,然后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他)其实没有睡,您看他那个眉头还是紧皱,我觉得他还在思考措施,过了大概十分钟,他睁开眼睛,说我想到了一些东西,然后补充了几条对疫情局势的一个初步研判。”
晚上10点多,抵达武汉。从高铁站就直奔武汉会议中心开会。
直到凌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酒店休息。
1月19日,前往金银潭医院
1月19日上午,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带着专家组,前往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
彼时的金银潭医院,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危险的地方。600张病床,全部21个病区,挤满了新冠肺炎病人。
下午2点30分,钟南山和专家组召开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有了上午的实地调查,他们对疫情有了初步结论。
随后,钟南山飞往北京。
晚上9点多,钟南山到达北京,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首次提出了新冠疫情的传染源,极有可能来自动物。
忙到凌晨2点多,才散会回到酒店休息。
1月20日,肯定“人传人”
早上6点,起床后,开始反复研究昨晚国家卫健委对当前疫情的研判和各位专家建议;
早上7点半,来到国务院汇报工作、列席一个重要的会议;
中午12点左右,才结束汇报回到酒店;
下午1点半,全国电视电话疫情防控会议;
下午5点,高级别专家组新闻发布会;
晚上9点半,已经忙碌奔波了一天的钟院士又准时坐在镜头前接受白岩松的直播专访。
“肯定是有‘人传人’!”
“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
钟南山的这两句话为全国民众敲响警钟!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当时的采访中,钟院士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时,没有立刻回答上来。
采访结束后,钟南山对秘书苏越明说:
“我的脑子都已经木了,我好像没听到白岩松老师在问什么,我想了一下,才记起来要回答什么问题。”
当时钟南山已经开启“连轴转”模式,连续工作了52个小时。
1月21日,参加广东首场发布会
早上7点,钟南山起床穿衣,准备搭乘9点半的飞机飞往广州。
中午12点多,终于到达广州。回到家时,夫人已在楼下等,钟院士显得很开心。
下午4点,参加广东省首场疫情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结束后,有媒体想要采访,钟南山院士理解大家迫切想要获取信息的心情,于是又接受了一个专访,最后才结束今天的行程。
1月24日,除夕夜坚守一线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来广医附一医院调研并检查疫情防控工作,钟南山担任疫情应急科研攻关组长,除夕夜与医护人员仍坚守在抗议一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研讨病情
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钟南山院士与专家研判目前疫情发展,研究相关对策和建议。
中午,收到了实验室方面关于进行标本实验的相关请示;
下午,又继续开会商议对策,然后又到广医附一医院研究转院病人的安置问题;
晚上,与上海的宋元林教授连线开会,开到11点。
1月28日,钟南山哭了
钟南山院士向抗疫医护者致敬。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他表示,想起昨晚学生发的消息,街道上的老百姓唱起了国歌,备受感动。
讲述的过程中,钟老满含热泪这样说道,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1月29日,远程会诊
早上,与香港大学Jsm Peiris教授视频连线,讨论了关于全国病例的研究设计问题。
在电梯里接受采访,眼镜覆满雾气。
随后,对广东5例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持续4个多小时。
1月30日,与“病毒猎手”见面
凌晨6时,要赶赴北京参加工作汇报会。在白云机场,与“病毒猎手”伊恩·利普金教授见面。
中午11点,抵达北京,直接赶到国家疾控中心参加下午的工作汇报,飞机上在还研究治疗方案。
下午6点,会议一结束就急匆匆向机场飞驰。在车上,北京卫视还对他进行了一个紧急采访。
抵达广州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2月2日,讨论敲定第五版诊疗指南
与往常一样,一早来到办公室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并研究全国的疫情情况。随后召集了临床重症治疗的专家对第五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修订工作进行讨论。
下午3点,到达广东省卫健委。
在视频上与全国的专家一道,经过了近4个小时的讨论,敲定第五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
2月11日,接受路透社采访
上午接受了路透社的采访,钟南山表示,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望很快减缓,预计峰值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疫情可能会在4月份结束。
下午3点,到省药监局与相关项目牵头人、临床专家们共同协调研究相关项目,会议持续约1个小时。
随后,与广医附一医院支援湖北的同志们举行粤鄂两地“面对面”会诊新冠危重症病例。这是首次与湖北前线的医务人员进行远程会诊连线,以后会常规化。
2月18日,两次提醒下水道通畅极重要
上午,紧急召开会议,研究最近包括哈佛医学院等多个科研合作上的安排和进展。
下午,参加广东省新闻发布会,钟老两次提醒下水道通畅极重要。
也是在这一天,在钟南山和所有医护人员的奋战下。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数据统计,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14日下降。
2月29日,连线讨论第7版治疗指南
上午,在办公室进行课件准备,尝试是否能解决小气道粘液问题,一直到下午才准备和试讲完成。
下午,推进相关工作。
晚上,赶到广东省卫健委与北京、湖北连线讨论新冠治疗指南第7版,一直讨论到晚上9点半才结束。
3月11日,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牙
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让钟南山复发了很多旧病。
他的牙齿开始剧烈疼痛。可这一个多月下来,钟南山的日程表安排的实在太满了。
3月11日,好不容易早上可以去看牙齿。刚看完牙,他来不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不到11点又回到办公室,与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卫健委的负责同志会谈。
下午2点40,中央巡视组来院调研,座谈交流。
下午4点,参加了中科院浙江数字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组织联合实验室的筹备会议。
3月17日,首批援鄂医疗队离汉
钟南山逆行武汉后的第60天。当天上午,首批41支援鄂国家医疗队3675名医务人员,告别武汉,踏上了回家的路。
“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在抗“疫”60天后,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的钟南山,又一次坐在镜头前,当他缓缓说出:“我们认为我们有信心,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时,享受这份安心的,是每一个从这场战“疫”中重归平静生活的中国人。
《故事里的中国》最后有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当撒贝宁准备离开时,他劝接受完采访的钟南山好好休息。钟院士却说:不用休息,我们还有几个任务。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是的,当所有人都害怕恐慌时,他就像“定心丸”,给予我们无比的信心和安全感;他又像冲锋陷阵的战士,连夜赶往疫情险地;人如其名,他就是中国的一座“南山”,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灵魂。
钟老,国士无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